以社会变革与贫富分化的交互关系为起点浅谈社
一、社会变革与贫富分化的交互关系
社会变革分为两种:一是政权更替,社会性质不发生变化:二是社会革命,社会性质随之变化。但,不论哪一种方式,都不曾也不可能有效地消灭贫富分化。所谓有效,是指在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
贫富分化包括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两种。资源,在口语习惯中,钱是同义词。权利和资源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因此才有有钱就有权,有权就有钱的俗语。
政权更替的主要形式包括两种:一是被统治阶级取代统治阶级,如农民运动,这是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的必然结果: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斗与交割,如弑君夺位,这是人性的贪婪使然。社会革命,则是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需要新的生产关系加以适应,其变革的结果一定是统治阶级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能代表新兴的社会力量、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社会变革与贫富分化两者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贫富分化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诱因,而社会变革总会带来社会资源整体或局部的再分配,一定程度上抑制贫富分化的加剧,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抑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得到优化,生产力得到提高,是永恒的必然的趋势。但贫富分化并没有伴随着社会经济大蛋糕的膨胀而缓解,只是变得越发严重。其一,在每一个社会阶段,既得利益者没理由也没可能战胜贪婪的欲望,甘愿与穷人分享资源,使自己与他人再无差距而达到平等。其二,地球资源有限,人口众多欲求众多,即便将来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为了人类不确定的欲求而进行所有产品过剩的生产并最终大量浪费,也不符合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三,精神层面上,既然人是有感情诉求的,那么人的感情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稀缺资源,因为感情具有不可替代性。综上所述,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并不能阻止贫富分化的加剧,更不可能消灭不平等。
二、不平等的起因
人类进入原始社会晚期,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部落,共同生存。在部落中,有首领、有社会分配,这便是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开端。只要涉及分配,就几乎不可能平等,分配的过程中总要融入捕猎的功劳大小、部落的成长需要等诸多考量,人们或许可以协商,但最终决定权很可能落在首领手中。而人类在进入群居生活以前,虽然个体生存能力有限,但各凭实力,是一种生存机会的平等。因此,有了权力者和社会分配的群居生活,是不平等起源的社会背景。
有人认为,私有制的产生,才是不平等的起源。笔者不这样认为。其一,学界所探讨的不平等,只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不平等,视角还有些狭隘。现代生物学己经告诉我们,人类与地球上任何一个物种,都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那么我们所理解的平等,其终极意义上也不应该仅局限于人类,而应当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灵。然而,从客观现象上看,地球上的不同物种之间,始终依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存在和发展过来。可见,不平等是大自然的地理差异性、物竞天择的规律和偶然因素所导致的,根本上说,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即是不平等起源的根本原因。其二,即便是人类社会中的不平等,以不同人占有不同份额的资源为不平等的标准,也是不正确的。只有先有了权利的不平等、分配的不平等,然后才可能在有剩余产品的条件下,出现私有财产占有的不均等。也就是说,因为剩余产品的出现而产生的私有制,只是不平等的一个表现,成为了贫富分化的起点。
三、现代法治下的平等与正义
自然法中最基本最朴素的内涵,就是平等。然而,据此论证,不平等却是不可逆的,是人类文明发生发展的必然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探讨的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与不平等。现代法治的追求早己不再是绝对的平等,只是相对的平等、机会的平等。也就是说,每个人生存在社会中,都有依照个人喜好,在不严重妨害他人生活的前提下,借助社会公共资源,依靠个人努力,实现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自然法,是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宇宙发生、发展、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及其各种表现。它是贯穿西方文明发展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行的元动力和思想源泉。以自然法为基础(或者说,以自然法为框架),人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创设并不断更新着人定法。而不论如何更新,正义,永远都是法律不可能放弃的价值追求,也是法律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对正义的释义,应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特定历史条件下与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相对应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对正义的这种理解,才能与机会的平等相衬。秉承这样的精神,也才能发表指导现代法律的正确厘定和实施。
- 上一篇:由“教师体罚学生”事件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下一篇:对“爱与法律”的思考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法理法史]2019年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水
-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水平的度量解析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各个行业都在快速发展。在文化中,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并且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使其有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水平的度量进行解析,包括对知识产权执法水平指标体系、知识产权种类等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是由 博学论文网 提供的 法理法史毕业论文...[全文]
- [法理法史]浅析什么是分析法学的概
- 一、法律概念分析的意涵 法律的概念分析作为法律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是随着现代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在法律哲学中的应用而出现的,是哈特《法律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Law) 开创了自觉地对法律进行概念分析的先河。 在论证的结构上,本部分首先介绍Scott J. Shapiro 关于law、the law 和law的明确区分,然后再分析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及其后记( Postscript) 中所隐含的区分,以此来总结...[全文]
- [法理法史]浅析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 一、德主刑辅是我国优秀的法律文化传统 一般来说, 依法治国主要是依靠他律,以德治国主要是依靠自律。而德主刑辅则是我国优秀的法律文化传统。1958 年,毛泽东指出: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主。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多数人要靠养成习惯。我们每个决议案都是法。治安条例也靠成了习惯才能遵守,成为社会舆论。...[全文]
- [法理法史]英国保险保证制度改革及
- 1 英国保险保证制度的立法弊端 英国1906 年《海上保险法》不仅适用于海上保险,也适用于陆上保险。第33 条规定:保证是指承诺性保证,即被保险人凭此应当履行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或者满足某种条件,或者肯定或否定某一事实状态存在或不存在。保证是一种必须严格遵守的条件,无论它对风险发生是否重要。如果被保险人不严格遵守,除保险单中另有明文规定外,从被...[全文]
- [法理法史]浅析张某诉工商行政管理
- 【基本案情】 原告( 上诉人) : 张某 被告( 被上诉人) : 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越秀分局 原告张某诉称,2014 年3 月4 日,被告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越秀分局对原告经营的广州市越秀区杰某影音器材商行进行检查,仅凭声称是哈某投资有限公司的职员当场对原告销售的一批J* 音箱进行的所谓的鉴定,即时出具的一份《鉴定报告》,就对原告作出穗工商越分白强字〔2014〕2 号《广州市...[全文]
- [法理法史]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法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法学理论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就法的概念、本质、产生发展规律、价值指向和作用等问题加以阐释的一套核心观念、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依赖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也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法学理论的发表指导。...[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