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 > 探究西汉赋中植物描发表的三种方式

探究西汉赋中植物描发表的三种方式

作者2019-03-25 09:45未知

西汉赋中植物有三种方式:一种以植物名称命题,以吟咏单个植物为作品主线,多为咏物小赋;一种不以植物命题,植物为一种材质,具体,植物是作品旨意和情感表达的载体;还有一种通过大量铺陈不同种类、不同名目的植物,构成主题表达的辅导师段,以汉大赋中最为常见,形成以类相缀的铺陈特点。

  《全汉赋》收录西汉辞赋家23 位,辞赋作品67 篇,存目12 篇,残篇篇。其中以植物为题有枚乘《柳赋》、司马相如《棃赋》、孔臧《杨柳赋》、刘胜《文木赋》,司马相如《棃赋》为残篇,仅存一句,所以保存和流传完整的西汉赋作中仅有三篇以植物为题的赋。邹阳《几赋》、刘安《屏风赋》、王褒《洞箫赋》等赋作中,不以植物命题,但植物是文章中心线索,担当文章主旨的表达、意义的升华。有些赋作内容中有涉及,有枚乘《七发》、《梁王菟园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蜀都赋》、《甘泉赋》等篇目,植物在整个作品中被大量的铺陈,分门别类聚集出现。西汉赋中所的植物分为三大类,即花草、树木及谷物。运用最多的植物是树木类,其次是花草类,最次是谷物类,花草类中香草占大多数,花卉不多见。每位作家所的植物都有不同,少有重复,即便是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中也没有惯用的植物。

  一、以植物命题的赋作

  枚乘《柳赋》兔园忘忧馆的柳树,柳树生机勃勃的枝叶和姿态,后大幅到梁王举办宴会的盛况,末尾以自谦之辞作结。孔臧《杨柳赋》集中笔墨描者栽培柳树的回忆以及柳树生长过程,突出柳树的婀娜和茁壮。后又称颂柳树,自己得到了柳树庇护才能在酷暑中享有一丝清凉,表达对柳树的感激和喜爱之情。这篇赋与枚乘《柳赋》有相似之处,都柳树,突出柳树的美好姿态,穿插了宴饮场面,但枚乘《柳赋》是宴会赞歌,而孔臧《杨柳赋》更多是个人情志抒发。刘胜《文木赋》吟咏文木,从动静两个方面了文木高大形态,后半部分极尽铺陈文木纹理的斑斓与制成器具后的卓越品质,突出巧匠不识,王子见知的主题,表达自身对知遇之恩的感激。

  二、所的植物承载作品主旨的赋作

  邹阳《几赋》吟咏这一物象,从取材、制作和工艺角度,着重表现的原料即树木的卓越品质。刘安《屏风赋》以屏风为题,不限于夸饰屏风,从选木、制作角度生发,原木的鄙拙,与制成屏风后的显赫形成对比,以天启我心转折称颂能被任用。王褒《洞箫赋》咏乐器,从洞箫取材和制作谈起,全赋共有五段,第一段制造洞箫的竹子,竹子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使竹子汲取自然精华,变成具有灵性植物。这种竹子因天性之自然,加上能工巧匠的雕琢,才能吹奏出感人肺腑的音乐,陶冶人的品性,第一段是全文引申的铺垫和基础。

  三、内容中铺陈多种植物的赋作

  有些辞赋家在文中大量的列举植物名目,进行铺陈,是服务于文章中心内涵的辅导师段。枚乘《七发》是新体赋形成的标志,以主客问答形式,通过叙事状物,层层递进将讽谏意图揭示出来。文章从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要言妙道等七个方面来夸张铺陈,劝百讽一。整篇文章中根据铺陈的不同需要,列举不同种类植物的名目,但少有具体细节刻画,只是根据表意需要简单罗列。司马相如是新体赋创作的杰出代表,《子虚赋》和《上林赋》创作时间不同,但内容连贯,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展开,《子虚赋》中子虚夸饰楚国的云梦泽时,从不同方位,将同类植物罗列名目,像香草和树木都以类相缀进行排列,旨在说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上林赋》中,主要为表现天子上林苑的巨丽之美,对植物的主要集中在香草和树木类,列举众多名目说明上林苑物产丰富。扬雄是西汉后期新体赋创作的表率,《蜀都赋》与司马相如的赋作中植物的以类相缀、罗列名目的手法相近。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刘禹锡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 迁谪(或谓贬谪)文学究竟始于何时,学界尚无定论(注:或以为源于《周易》、《春秋》,或以为起于《诗经小雅四月》,又或谓当从屈原始,严格意义上的迁谪文学当以后说为是。),但以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迁谪诗人,则是众所公认的。屈原遭谗被逐,而始终抱穷守志,伏节死直,忠君爱国,尽心竭智,为后来的迁谪诗人树立...[全文]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德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范文:德宏傣语《傣汉词典》及其一词二形 根据2010年的人口统计结果,我国共有傣族人口126万,以西双版纳、德宏两地分布最为集中,使用的傣语方言分别为西双版纳傣语和德宏傣语。近二十年来,两大方言的傣汉、汉傣词典陆续出版。西双版纳傣语方面,《傣汉词典》《傣仂汉词典》分别于2002年、2004年出版,《汉傣词典》于2007年出版;德宏傣语方面,《汉傣...[全文]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论《逍
古代文学毕业 论文 范文:庄子关于自由问题比较集中地论述于《逍遥游》一篇。何谓逍遥?魏晋玄学家郭象认为逍遥是: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1]郭象认为庄子的逍遥是指万物虽然形体的大小、觉悟的高低不同,但只要每个个体能够顺其本性、安于本命,便是逍遥。依照郭象的观点来看,万物的存在样式...[全文]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跨媒介传播探究
古代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象征,在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地位时,应尤为重视古代文学的传播。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媒体形式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融合已成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为古代文学传播提供了更多途径,打破了媒介之间的界限,有利于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的扩大。本 毕业论文 指出...[全文]
[古代文学]忏悔意识在古代文学中的
忏悔意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和发展是十分丰富的,而且无论是在道德标准层面还是在超越层面,它都发挥着很强的推动性作用。因为忏悔意识的历史非常久远,内容也非常丰富,所以忏悔意识也会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来,我们以两种表现模式具体说明。具体内容见如下 毕业论文 : (一)忏悔意识在道德方面的重要体现 忏悔意识在道德方面表现出来,就说明主体没能达到伦...[全文]
[古代文学]忏悔意识在我国古代文学
忏悔意识在我国文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它常常出现在我国社会历史文化当中,且忏悔的社会群体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们这种忏悔意识具有促进文学发展的作用。根据笔者对古代文人性格的分析和研究,把他们的忏悔意识一共分为了三种类型:第一种:过度忧国的忏悔意识;第二种:荣辱感的忏悔意识;第三种:性格矛盾的忏悔意识。 拥有这几种性格特征的文人会通过不同...[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