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要革命
作者2019-07-16 13:45未知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分析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仁人志士就开始了在封建体制内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此路不通。于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相继走上历史舞台,在封建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倡导下,清末出现了波澜壮阔的立宪运动。但是继任的封建统治者对不断发展的宪政运动持消极对抗的态度,缺乏政治权威的统治集团无法及时将社会变化的情势和人民的意愿予以制度化,加速立宪进程,导自了三次大规模的开国会请愿活动。满清封建统治者在请愿活动中威信尽失,最终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夺取了引导社会变革的主导权。“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经历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为了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首先在封建体制内不断探索富国强兵的途径,林则徐“放眼看世界”,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国农民阶级也通过农民战争,探索救国之道,在客观上改变了满清王朝满汉统治结构,为汉族人士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条件。以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官吏,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在封建体制框架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了二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建立了以江南制造局为代表的近代工业和相当近代化的北洋水师,使中国近代生产力和国家实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人民以勤劳勇敢的精神,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体制禁锢的狭隙中奋斗,努力向世界先进生产力学习,发展壮大中国实力的顽强精神是值得敬仰的。 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然而,封建体制强调中央集权而限制地方实力发展的劣根性矛盾和满汉之间固有的国内民族矛盾,使“洋务运动”湮灭在甲年海战战败的硝烟中。甲午战败,老大封建帝国被刚刚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满三十年的东夷小国所败,证明在封建体制内拯救国家危亡是行不通的,对近代中国思想与政治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救亡图存,维新变法与立宪、革命,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轴。
可是,认识到社会变革之必要,仍然经历了一个复杂而血腥的过程。1898年戊戌变法,以六君子被杀害而告终。但是变法所引起的社会震动,不仅在一般民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封建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其影响作用也是巨大的。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斗争,也给封建最高统治者变法维新才得以“图存”的巨大压力。 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不啻给慈禧太后及其势力以民心可用的讯号。由于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入侵,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辛丑条约》,其直接后果是中国史上最大的一笔对外赔款和中国主权的进一步沦丧,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正因为有恶劣的后果,也带来了新的开端,甚或说是有利于制度变迁的可喜变化,满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开始认识到改变国体、发展资本主义新政改革的迫切性。1901年1月29日在西狩的归途中慈禧太后发布上谕,将盲目排外之臣如载勋、载漪、载谰、英年、启秀、徐桐等或自尽、或赐死、或监禁、或正法、或革职等等,于是曾在朝中享有强大权势的守旧力量几被“芟除殆尽”,“转为国家权力结构里奄奄一息的一方”,其结果是袁世凯、张之洞、刘坤一等督抚大臣进一步走向权力中心,出现了着名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更为重要的是朝中士大夫再无明目张胆反对政治改革者,甚至出现“群臣争言新政”的局面。无论是出于自保、亦或是真诚地认识到变革的需要,这种政治气氛显然是新政改革的必要基础。正如因慈禧太后西狩而得宠的岑春恒所言:“朝廷自庚子之变,知内忧外患,相迫日急,非仅涂饰耳目,所能支此危局。故于西狩途中,首以自强为询……辛丑回銮,即陆续举办各项新政。”清末立宪运动就此兴起。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清末出现了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导的宪政运动。 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导的宪政运动,得到了清末广泛存在的各种政治团体与政党支持,包括清八旗组织在内的社会各阶级阶层人士都参与到了宪政运动之中,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幸的是,倡导宪政运动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于1908年先后逝世。封建统治的继承者,对不断发展的宪政运动持消极对抗的态度,缺乏政治权威的统治集团无法及时将社会变化的情势和人民的意愿予以制度化,加速立宪进程,导自了三次大规模的开国会请愿活动。满请封建统治者在请愿活动中威信尽失,最终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夺取了引导社会变革的主导权。“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因此,辛亥革命胜利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清末各种社会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具有历史的客观必然性,不存在“速胜”之虞。
同样,纵观世界历史,辛亥革命也不存在“速败”之说。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不能因此认为辛亥革命“速败”了,它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不断地延续着革命的使命。纵观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封建斗争,没有一国的革命是一蹴而就的。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从独立战争开始,直到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宣言的实施,其反封建斗争才基本结果。英、法、德亦如此。英国资产阶级政体的确立,始于1640开始的议会斗争,其间经过内战、克伦威尔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到辉格党人与托利党人发动光荣革命,前后经历了四十四年。法国大革命从1789年巴黎起义攻占巴土底狱开始,三年后废除君主立宪,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经历吉伦特派、雅各宾派专制、热月党人统治,到拿破仑帝国建立、波旁王朝复辟,直至1848年欧洲革命,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才基本结束。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阶段发育最充分,外有英美法资产阶政革命的熏陶,内有以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古典思想家的启蒙,资产阶级革命发端于欧洲革命,在19世纪60年代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了普鲁士帝国,经过铁血宰相俾斯麦统治,严格地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其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才基本告一段落,而希特特封建法西斯主义,更是封建思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翻版。亚洲的日本,虽然明治维新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的社会实质是以封建武士为主体的封建法西斯社会。从严格意义上讲,日本现代资本主义政体的真正建立,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自民党结束其长期执政才开始的。因此,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历程看,中国的辛亥革命没有“速败”,它只是按照自身的轨迹在不断地运行和发展。我们今天反对的一言堂、家长制等官僚主义作风,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反对封建专制思想的延续。辛亥革命是伟大的,其后一百年在辛亥革命精神的鼓舞下,中华仁人志士不断探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奋斗,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改革开放,在第二、三、四代领导人的领导下,在辛亥革命跨入第二个百年之前,中国重新崛起,迈入了世界第二大国的序列。展望末来,虽然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仍然很底,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辛亥革命伟大精神存在,有辛亥革命后一百年不屈奋斗精神的鼓励,在辛亥革命后第二个一百年中,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我们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能力和我们优秀文化传统与日月同辉,光照世界。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 上一篇:中国近代服装的变迁之路研究报告
- 下一篇:2019年关于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浅析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