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近现代史 > 海外五四运动研究对国内五四运动研究的启示

海外五四运动研究对国内五四运动研究的启示

作者2019-08-12 17:50未知
     第一, 由于世界观、政治立场、看问题的角度、掌握资料的内容和程度各不相同, 海外与港台和大陆学者对五四运动的研究出现立场上的差异是正常的。这种研究的差异性能够督促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国问题时注重史实, 尊重历史, 分析问题时从多角度客观研究和评价。近代历史毕业论文网认为就五四运动而言, 海外和港台学者的大多数研究是秉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的, 这就能为我国学者研究五四运动的基本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第二, 海外学者对五四运动的研究带有非常浓厚的问题意识。海外学者对五四运动研究的着眼点多基于现实关怀, 他们注重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我国学者更应当如此, 五四运动对我国实现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我国的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 一方面应该发扬五四运动时期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精神, 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等同于五四时期而过于注重宣传号召, 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使之转化为现实。
  
  第三, 采用了思想文本分析方法这一创新性方法。海外学者对于五四运动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纯文本叙述的手法上, 部分海外学者通过研究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著作来透视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历程。例如周明之所著的《五四时代中国的科学与价值:以胡适为例》, 就是通过分析胡适在五四时期所发表的著作及其所做的演讲等相关内容, 来分析胡适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以及胡适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运用一手资料进行研究, 从文本分析的视角分析知识分子的思想, 这种方法能为我国学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第四, 深化国外对中国问题研究进程的分析。深入了解国外学者对中国五四运动的考察, 有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研究问题。我国的历史学家通过掌握海外学者研究的一手材料, 有国别区分地观察海外学者研究五四运动的特点、重点及对问题分析方法内容的转变, 能够扩大五四运动研究的范围, 从小视角和新领域入手分析。
 
  海外学者研究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
 
  第一, 海外学者对五四运动的研究愈发客观, 更加注重史实分析。早先研究五四运动的部分海外学家, 对五四运动的分析充斥着浓厚的党派色彩, 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政治和情感上的偏见。一些学者受到台湾当局的权威抑制或是受到崇儒思想的影响, 会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持全面谴责的主观态度。周策纵曾对这一现象提出直接批评。近年来海外与港台学者对五四运动的研究基本上已经摆脱了政治上或情感上的偏见, 注重从史实出发, 客观地分析和评价。
  
  第二, 海外学者对五四运动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 视角不断创新。在研究初期, 海外学者更倾向于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运动发展之类的广泛性研究。但是随着研究的发展和深入, 海外学者对于五四运动发生背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有些学者提出要讨论新文学, 必须检讨其“形成之时代背景与种种因素激荡融合”[9]。另外, 海外学者也开始从小视角、小领域着手, 研究五四时期的人物与社团、社会思潮等具体问题。
  
  第三, 在研究方法上不断完善。首先, 更加注重历史的客观性, 重视中国自身国情的分析。伴随着对强调西方对中国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冲击回应论”和“传统近代论”这两种研究范式的批判, 同时出现的是“中国中心观”的观点。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中明确提出研究中国问题要从中国实际出发, 周锡瑞所再三强调的研究中国事件要重视中国的社会背景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再加之以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海外学者对中国的了解不断深入, 史料搜集更加便利, 其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更趋于整体化和深入化。其次, 在分析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时, 很多海外学者开始应用比较法。在研究五四运动时, 将这一事件与其前后左右的背景事件和时间维度加以比较, 这就能够有效纠正在研究中对五四运动事件分析的简单化和公式化倾向。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第四, 海外学者更加重视其研究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正如同大陆学者对五四运动研究的目的一般, 海外学者和港台学者在研究五四运动的过程中已经不仅限于想要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 而是将这一已经发生了的过去的运动本身的相关问题与现实问题相联系。有的学者通过对五四时期涌现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指出中国想要实现现代化, 就要实现文化思想的再一次革新。也有学者在分析五四运动思想解放时关注到了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精神。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