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在"微时代"下的影响及对

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在"微时代"下的影响及对

作者2019-08-28 17:00未知
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信息技术体系的支撑下,手机短信、数字报刊移动电视、微博、微信等,多种信息传播组成了新时期背景下的媒体新形式。当下最热的微博、微信等虚拟交流平台受到年轻人尤其是高校学生群体追捧,大学生群体成为“微时代”背景下各类新兴社交软件的使用主力军。但由于当前互联网发展不均衡,约束管理不能面面俱到,导致传播信息良莠不齐。在目前相关研究中,对“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策略研究较为广泛,没有给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因此,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的管理者应把握好“微时代”下学生教育管理的机遇,最大化利用新兴技术和新平台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势,保障在校学生的教育管理能健康、有序、平稳运行。本教育管理毕业论文就“微时代”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1.“微时代”的概念与特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平台和传播媒介相互交叉渗透。此外,由于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其功能逐渐从电话、短信交流演变为互联网社交、新闻获取、舆论传递等功能俱全的综合载体,因此,在互联技术和手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共同作用下,大众社交进入了“微时代”。
 
有调查数据表明,平均每30天,我国的微信活跃用户已超过5.5亿,微博使用频率和用户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活跃用户已超3亿。但是微时代的特征不仅是以微信、微博为主的特征,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影响力强。可以说它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交流和传播信息方式。
 
2.“微时代” 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2.1“微时代” 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正面影响
 
(1)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表达思想与情感平台。更重要为他们提供交流情感和思想平台,在“微时代”中,许多人的社交方式从面对面转为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交流。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再局限于“谈话谈心”这种传统方式与学生交流,可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互动等方式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与情感状态。无形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可通过在微信、微博上发布和转发正能量的信息,从侧面对学生教育产生效果。
 
(2)能有效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交流隔膜。大学阶段,学生普遍心理、生理和情感上易发生波动,自身易造成困扰。当遇到这些问题时,由于敏感、羞涩或叛逆等心理,学生常不愿意交流。但微信、微博等交流互动方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轻松性,能有效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避免某种程度上的交流尴尬,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
 
(3)为教育模式改革创造良好条件。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在当下面临冲击,由于信息快速传播,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自主学习。高校可让老师从“教育者”走向“辅助者”的角色,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空间。“微时代”造就多种多样的“微平台”,高校可通过互联网络,利用新媒体的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教学多元化发展。
 
2.2“微时代”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挑战
 
“微时代”的到来,首先撼动了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从前高校教师因为拥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能够利用课堂教学来高效地传播知识。但是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来源的壁垒被打破,这就使得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产生了改变。
 
其次,“微时代”下的信息传播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开微信、微博,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而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思想不成熟,极易被煽动的人群,对事情的判断往往存在极端化的趋势。
 
最后,“微时代”背景下的交流方式在客观上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微时代”的特征之一是传播信息的碎片化出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接触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势必会影响个人长时间、深度学习的能力。随处可见校园中“低头一族”,学生们在获得更多碎片化知识的同时,并不能有效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长此以往,会导致学习障碍的形成。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3.“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对策研究
 
3.1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本质上必须尊重学生本身的意愿,有效利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思想观。“微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进一步运用微时代的有利传播工具和媒介,化传统管理为“微管理”,因势利导,将管理融入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
 
3.2高校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
 
新时代呼唤新的管理方式,“微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手段更新也起到客观上的推动作用。许多学校现以推出了“微课”“微教学”等方式,利用新媒体媒介平台,搭起学生自主学习和趣味学习的平台。以翻转课堂为例,教师会在课前录制一段十分钟左右的小视频,学生在课上先看视频,再针对视频中呈现的知识点进行探讨,由学生自主地控制学习的进度。这种方式不仅新颖,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教学枯燥乏味。
 
3.3高校教育管理微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育管理是一个由教学、实践、就业等方面综合的一个体系,微时代下更需要加强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协调。高校、院系、班级应统一管理,搭建起从学校到班级自上而下的联动管理。各班级建立微博、微信群等微交流平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动态,适时开展交流管理工作。
 
4.“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的新尝试——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课程实施效果
 
为应对“微时代”下的高校管理体系转变的需要,笔者所在的职业技术学院自2016年以来开始引入“微教学”概念,依托校园网试行“微课程”教育方式,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对网络技术与信息管理专业的60名学生就“微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访问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显示: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微课程”的认同度较高,教学效果反馈也较好,课程安排合理,对学习的帮助也很大,在课堂教学之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另一个平台。
 
5.结语
 
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亟待改变,实行微课程、微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不过由于微时代下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总结,积累经验,以期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更好的借鉴。本文由博学论文网提供的,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教育理论]【教育硕士论文】多元化
本篇 教育硕士论文 主要论述了:多元化评价在音乐教学的运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策略也在不断进行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多元化评价是现代教育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鼓励学生对音...[全文]
[教育理论]【教育硕士论文】基于实
本篇 教育硕士论文 主要论述中职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像语文这种综合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便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保障学生的良好发展前景。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设相关的教学模式与活动,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及实践后的总结,在保证其高效学习的同时,满足其个人能力发展需要。 关键词...[全文]
[教育理论]【教育硕士论文】舞蹈教
本篇 教育硕士论文 主要论述的是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舞蹈是一种人体美的展示,通过具有节奏性的肢体动作舞者与舞台相互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舞者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影响着舞者对作品的诠释。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对其舞台表现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本文通过现阶段高...[全文]
[教育理论]【教育硕士论文】舞蹈教
本篇 教育硕士论文 主要论述: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舞蹈是一种人体美的展示,通过具有节奏性的肢体动作舞者与舞台相互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舞者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影响着舞者对作品的诠释。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对其舞台表现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本文通过现阶段高校在...[全文]
[教育理论]【教育硕士论文】基于核
本篇 教育硕士论文 论述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能够得到运用和实践。同时,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也应当摆脱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理念,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全文]
[教育理论]农村学前教育科学保教团
本篇 学前教育毕业论 文 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国民教育基础中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已经从实现有园上转为上好园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幼儿园普遍存在的小学化教学等违背科学保教的现象亟需得到纠正。芦溪县作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立足农村地区,通过建立县级科学保教发...[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