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幸福感的概念与界定
作者2019-09-21 10:22未知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教育硕士论文,顾名思义,“论文”是指专深而有系统的学问,是指研究、讨论教育领域问题的文章。教育论文发表就是专门对教育领域中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证的文章发表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硕士教育毕业论文
第1章文献综述
1.1幸福感的概念与界定
在心理学领域,幸福感的定义多种多样。在过去的30年中,研究者虽然一直致力于寻找一个全面科学的定义,但研究者们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统一概念来涵盖幸福感的全部内容。Keyes对先前的研究做了一个系统的回顾,他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研究可以区分出23种不同的操作性定义[1]。然而,虽然幸福感的定义存在较大的不同,但整体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取向:(1)享乐取向,该取向认为幸福感的高低取决于生活满足程度和开心程度,以该取向为基础的研究大都以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这三项为研究指标,该取向更加关注个人方面。(2)实现取向,该取向更加强调机能的最大化,意义和自我认识。该取向最常采用的操作性指标是Ryff提出的自主、环境控制、个人成长、关系良好、生活目标和自我接纳六个维度,该取向更加关注个人的社会层面[2]。(3)整合取向,该取向认为单纯的享乐取向和实现取向都难以揭示幸福感的本质,将两种取向有机的结合起来也许对能更好的理解幸福感的内涵,但这一取向仍缺少研究支持[3]。自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引入国内后,其结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测量指标等受到国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研究者较为推崇的研究取向仍为享乐取向。然而,以苗元江、郑雪、邱林为代表的一批研究者,也开始从实现取向来进行研究,并试图对幸福感理论进行整合,以期建构更为完整的理论模型。
………
1.2幸福感的测量
伴随着研究者们对幸福感研究的关注,幸福感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幸福感的测量也随之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柏拉图是最早对幸福感进行测量的学者,他采用快乐程度作为幸福感的测量指标,能够实现对个体幸福感的粗略推测。伴随着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幸福感理论的不断完善,幸福感的测量日趋科学严谨。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研究取向开发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幸福感测评量表,其中由Waston编制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Bradbun 等编制的情感平衡量表(Affect scales positive affect, negative affect, affectbalance, ABS)和 Diener 等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是享乐取向的幸福感量表的代表。由Ryff (1989)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和我国台湾研究者Lu Luo编订的中国人幸福感量表(Chinese Happiness Inventoiy)是实现取向的幸福感量表的代表。而由我国学者苗元江编制《综合幸福问卷》(Multiple HappinessQuestionnaire, MHQ)和邪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是综合取向的幸福感量表的代表。而目前,多个幸福感问卷的综合运用能够从多个侧面对个体做出一个更为全面的评估。推荐阅读>>>【教育硕士论文】关于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结论
……..
第2章问题提出
2.1问题提出
自从2005年我国引入了幸福感这一概念之后,许多的研究者对幸福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2006年9月12日国家统计局指出中国将推出幸福感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卢苳霞和郑国娟认为“幸福感”是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邢占军(2006)认为幸福感成为现实的政策目标,是科学发展观发表指导下重新审视以往社会发展指标的必然结果,幸福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GDP指标的不足,可用来衡量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蔺丰奇认为幸福感应是一个包括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在内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39]。以上大多是从理论角度进行的积极探讨,针对全国某一特定区域的特定经济建设阶段(如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的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还较少见,这为本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契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对河南省城乡居民“幸福感”强调,是当前高度关注河南省民生问题的切入点之一。虽然河南省城乡居民的'‘幸福感”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和学界同仁的密切关注,但相关研究只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理论探讨和调查分析,而没有进行系统和深化的心理学实证研究。并且,不同研究者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存在诸多不一致的地方,这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
2.2创新点
一直以来研究居民幸福感的很多,但是针对河南省的研究尚比较少。尤其是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在河南省异常迅速,针对河南省居民的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研究发放问卷的数量相对比较多、所涉及的城市比较广、又针对了2012-2014年中,3年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的幸福感的比较研究。为城乡居民的心理状况差异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丰富主观幸福感研究的领域。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提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幸福感提供参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河南省的城镇化指明了方向。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是河南省城镇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梁前广通过对河南省现状进行调研,对河南省幵展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优势做出总结,目前河南省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和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有国务院的政策支持,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最佳时期。但是河南省人口众多,各种资源的限制,也会影响新型城镇化的进程。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封是七朝古都,郑汗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同时,许昌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文化独具魅力。洛阳位于河南的西部,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定都于此。信阳位于河南的最南部,是河南省的南大门。河南北门安阳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纵观河南历史悠久,曾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然而,目前河南省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具体情况并没有研究者作出详细研究报告,而深入比较研究城市和农村两个群体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及影响因素更富研究价值,为河南省共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参考。
……..
第3章研究假设及思路.......10
3.1研究背景....... 10
3.2研究目的....... 10
3.3研究假设....... 11
3.4研究方法....... 11
第4章研究结果....... 14
4.1不同性别居民之间幸福感的比较....... 14
4.2不同学历居民之间幸福感的比较 .......15
4.3不同居住地居民之间的幸福感比较....... 17
4.4户籍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23
4.5收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25
4.6 2012-2014年三年间居民居住满意度的变化....... 25
4. 7 2012-2014年三年间居民收入水平满意度的变化....... 26
4. 8 2012-2014年三年间居住环境满意度的变化....... 26
4. 9 2012-2014年三年间居民医疗满意度的变化....... 26
4.10 2012-2014年三年间总体幸福感的变化....... 27
4.11 2014年居住满意度、收入满意度、环境满意度.......27
第5章讨论及结论....... 33
5. 1城乡居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33
5. 2城镇化与幸福感.......33
5. 3不足与展望....... 35
第4章研究结果
4.1不同性别居民之间幸福感的比较
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许多,性别就是众多影响居民幸福感中的一个。研究发现性别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性别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一方面是因为性别对幸福感的知足充裕体验维度、心理健康体验上维度、社会信心体验上维度、身体健康体验上维度上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性别还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其它变量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而性别之所以会对居民幸福感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因为不同的性别具有不同的认知模式和情感体验模式。学历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又一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伴随着居民幸福感具有升髙的趋势。这往往是由于高学历群体往往与较高的工资水平和社会地位。与性别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相似,不同户籍和不同居住地的居民虽然在总体幸福感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它们却影响着居民幸福感的其它维度。同时,户籍也影响着其它因素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此,它们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
结论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河南省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首先省会城市中城中村的改造已接近尾声,城中村脏乱差的境况得到彻底改变。其次各个非省会城市及县级城市,也出现了可喜变化。它们各自依托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再次新农村改造工程惠及千万农村居民,使全省大多数乡镇实现了村村通,饮上了放心水。调查发现,2012-2014年3年间城镇居民的总体幸福感持续上升,居民的收入满意度、医疗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持续上升,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2012-2014年河南省居民的收入和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另外随着国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提出,河南省各地也对这一思想付诸实际行动,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活动和取缔重污染企业活动的开展使得,城镇居民对环境的满意度也有了大幅提升。然而,2012-2014年3年间城镇居民对居住的满意度虽然每年都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各年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几年来住房价格居高不下造成的,让住房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应该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
硕士教育毕业论文
第1章文献综述
1.1幸福感的概念与界定
在心理学领域,幸福感的定义多种多样。在过去的30年中,研究者虽然一直致力于寻找一个全面科学的定义,但研究者们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统一概念来涵盖幸福感的全部内容。Keyes对先前的研究做了一个系统的回顾,他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研究可以区分出23种不同的操作性定义[1]。然而,虽然幸福感的定义存在较大的不同,但整体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取向:(1)享乐取向,该取向认为幸福感的高低取决于生活满足程度和开心程度,以该取向为基础的研究大都以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这三项为研究指标,该取向更加关注个人方面。(2)实现取向,该取向更加强调机能的最大化,意义和自我认识。该取向最常采用的操作性指标是Ryff提出的自主、环境控制、个人成长、关系良好、生活目标和自我接纳六个维度,该取向更加关注个人的社会层面[2]。(3)整合取向,该取向认为单纯的享乐取向和实现取向都难以揭示幸福感的本质,将两种取向有机的结合起来也许对能更好的理解幸福感的内涵,但这一取向仍缺少研究支持[3]。自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引入国内后,其结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测量指标等受到国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研究者较为推崇的研究取向仍为享乐取向。然而,以苗元江、郑雪、邱林为代表的一批研究者,也开始从实现取向来进行研究,并试图对幸福感理论进行整合,以期建构更为完整的理论模型。
………
1.2幸福感的测量
伴随着研究者们对幸福感研究的关注,幸福感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幸福感的测量也随之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柏拉图是最早对幸福感进行测量的学者,他采用快乐程度作为幸福感的测量指标,能够实现对个体幸福感的粗略推测。伴随着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幸福感理论的不断完善,幸福感的测量日趋科学严谨。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研究取向开发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幸福感测评量表,其中由Waston编制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Bradbun 等编制的情感平衡量表(Affect scales positive affect, negative affect, affectbalance, ABS)和 Diener 等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是享乐取向的幸福感量表的代表。由Ryff (1989)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和我国台湾研究者Lu Luo编订的中国人幸福感量表(Chinese Happiness Inventoiy)是实现取向的幸福感量表的代表。而由我国学者苗元江编制《综合幸福问卷》(Multiple HappinessQuestionnaire, MHQ)和邪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是综合取向的幸福感量表的代表。而目前,多个幸福感问卷的综合运用能够从多个侧面对个体做出一个更为全面的评估。推荐阅读>>>【教育硕士论文】关于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结论
……..
第2章问题提出
2.1问题提出
自从2005年我国引入了幸福感这一概念之后,许多的研究者对幸福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2006年9月12日国家统计局指出中国将推出幸福感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卢苳霞和郑国娟认为“幸福感”是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邢占军(2006)认为幸福感成为现实的政策目标,是科学发展观发表指导下重新审视以往社会发展指标的必然结果,幸福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GDP指标的不足,可用来衡量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蔺丰奇认为幸福感应是一个包括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在内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39]。以上大多是从理论角度进行的积极探讨,针对全国某一特定区域的特定经济建设阶段(如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的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还较少见,这为本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契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对河南省城乡居民“幸福感”强调,是当前高度关注河南省民生问题的切入点之一。虽然河南省城乡居民的'‘幸福感”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和学界同仁的密切关注,但相关研究只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理论探讨和调查分析,而没有进行系统和深化的心理学实证研究。并且,不同研究者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存在诸多不一致的地方,这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
2.2创新点
一直以来研究居民幸福感的很多,但是针对河南省的研究尚比较少。尤其是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在河南省异常迅速,针对河南省居民的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研究发放问卷的数量相对比较多、所涉及的城市比较广、又针对了2012-2014年中,3年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的幸福感的比较研究。为城乡居民的心理状况差异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丰富主观幸福感研究的领域。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提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幸福感提供参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河南省的城镇化指明了方向。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是河南省城镇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梁前广通过对河南省现状进行调研,对河南省幵展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优势做出总结,目前河南省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和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有国务院的政策支持,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最佳时期。但是河南省人口众多,各种资源的限制,也会影响新型城镇化的进程。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封是七朝古都,郑汗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同时,许昌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文化独具魅力。洛阳位于河南的西部,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定都于此。信阳位于河南的最南部,是河南省的南大门。河南北门安阳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纵观河南历史悠久,曾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然而,目前河南省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具体情况并没有研究者作出详细研究报告,而深入比较研究城市和农村两个群体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及影响因素更富研究价值,为河南省共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参考。
……..
第3章研究假设及思路.......10
3.1研究背景....... 10
3.2研究目的....... 10
3.3研究假设....... 11
3.4研究方法....... 11
第4章研究结果....... 14
4.1不同性别居民之间幸福感的比较....... 14
4.2不同学历居民之间幸福感的比较 .......15
4.3不同居住地居民之间的幸福感比较....... 17
4.4户籍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23
4.5收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25
4.6 2012-2014年三年间居民居住满意度的变化....... 25
4. 7 2012-2014年三年间居民收入水平满意度的变化....... 26
4. 8 2012-2014年三年间居住环境满意度的变化....... 26
4. 9 2012-2014年三年间居民医疗满意度的变化....... 26
4.10 2012-2014年三年间总体幸福感的变化....... 27
4.11 2014年居住满意度、收入满意度、环境满意度.......27
第5章讨论及结论....... 33
5. 1城乡居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33
5. 2城镇化与幸福感.......33
5. 3不足与展望....... 35
第4章研究结果
4.1不同性别居民之间幸福感的比较
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许多,性别就是众多影响居民幸福感中的一个。研究发现性别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性别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一方面是因为性别对幸福感的知足充裕体验维度、心理健康体验上维度、社会信心体验上维度、身体健康体验上维度上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性别还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其它变量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而性别之所以会对居民幸福感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因为不同的性别具有不同的认知模式和情感体验模式。学历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又一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伴随着居民幸福感具有升髙的趋势。这往往是由于高学历群体往往与较高的工资水平和社会地位。与性别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相似,不同户籍和不同居住地的居民虽然在总体幸福感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它们却影响着居民幸福感的其它维度。同时,户籍也影响着其它因素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此,它们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
结论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河南省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首先省会城市中城中村的改造已接近尾声,城中村脏乱差的境况得到彻底改变。其次各个非省会城市及县级城市,也出现了可喜变化。它们各自依托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再次新农村改造工程惠及千万农村居民,使全省大多数乡镇实现了村村通,饮上了放心水。调查发现,2012-2014年3年间城镇居民的总体幸福感持续上升,居民的收入满意度、医疗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持续上升,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2012-2014年河南省居民的收入和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另外随着国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提出,河南省各地也对这一思想付诸实际行动,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活动和取缔重污染企业活动的开展使得,城镇居民对环境的满意度也有了大幅提升。然而,2012-2014年3年间城镇居民对居住的满意度虽然每年都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各年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几年来住房价格居高不下造成的,让住房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应该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教育硕士论文】多元化
- 本篇 教育硕士论文 主要论述了:多元化评价在音乐教学的运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策略也在不断进行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多元化评价是现代教育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鼓励学生对音...[全文]
- [教育理论]【教育硕士论文】基于实
- 本篇 教育硕士论文 主要论述中职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像语文这种综合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便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保障学生的良好发展前景。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设相关的教学模式与活动,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及实践后的总结,在保证其高效学习的同时,满足其个人能力发展需要。 关键词...[全文]
- [教育理论]【教育硕士论文】舞蹈教
- 本篇 教育硕士论文 主要论述的是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舞蹈是一种人体美的展示,通过具有节奏性的肢体动作舞者与舞台相互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舞者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影响着舞者对作品的诠释。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对其舞台表现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本文通过现阶段高...[全文]
- [教育理论]【教育硕士论文】舞蹈教
- 本篇 教育硕士论文 主要论述: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舞蹈是一种人体美的展示,通过具有节奏性的肢体动作舞者与舞台相互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舞者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影响着舞者对作品的诠释。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对其舞台表现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本文通过现阶段高校在...[全文]
- [教育理论]【教育硕士论文】基于核
- 本篇 教育硕士论文 论述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能够得到运用和实践。同时,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也应当摆脱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理念,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全文]
- [教育理论]农村学前教育科学保教团
- 本篇 学前教育毕业论 文 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国民教育基础中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已经从实现有园上转为上好园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幼儿园普遍存在的小学化教学等违背科学保教的现象亟需得到纠正。芦溪县作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立足农村地区,通过建立县级科学保教发...[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