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日两国历史关系的发展
作者2019-09-16 10:01未知
摘要:我们对日本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羡慕他们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由于日方的右翼势力不断挑衅,使我们又不能抛弃旧日的仇恨。一有风吹草动就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日本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平等和相互尊重主权是处理中日关系的要旨之一。说以本片史学理论毕业论文主要论述了中日两国近代发展你关系。
关键词:中国 日本 关系
中日关系所临的4个主要问题:1、正视历史的问题2、图谋钓鱼岛的问题3、东海划界问题4、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我们对日本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羡慕他们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由于日方的右翼势力不断挑衅,使我们又不能抛弃旧日的仇恨。一有风吹草动就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日本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平等和相互尊重主权是处理中日关系的要旨之一。
中日两国是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我国古代的文化思想、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对其有很大的影响。日本的文字、和服以及茶道无不脱胎于中国文化,古都奈良甚至就是长安的一个缩影。鉴真东度和日本派遣遣唐史,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亲近。
日本历史上曾经相当落后,经过不断地向中国学习,政治、经济和文化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就和中国处于伯仲之间了。明治维新以后,他们把眼睛转向了更先进的欧洲,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经过这一次飞跃,把中国这个曾经的老师远远地甩在了后边。
虽然日本长期处于落后的地位,却从来没有被我国征服过,反而屡屡给中国带来伤害,明朝的倭寇为患,是比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还要严重的问题。近代以来,甲午战争、朝鲜战争等等留给我们的就只有乞降、赔款和割地这一条路了。直到在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下,才艰难地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以上的问题,有日本四面环海的客观因素,也与两个民族的民族特性有关。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完全的胜利。日本侵略者并没有为他们的战争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战争的罪魁祸首天皇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没有支付战争赔款,没有谢罪,没有归还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没有归还我国曾经的属国流球群岛。因为美国投放了原子弹,他们反而像一个受害者,不停地向世界诉说曾经受到的伤害。
在二战结束时我们本可以讨回公道,但是我们坐失了良机。中国是全中国人民的中国,不是某个政党的,不是某个领袖的。由于民族内斗的劣根性,我们失去蒙古,没有收回流球群岛和钓鱼岛,没有获得应该得到的战争赔款。当时的各派领导人对此都难辞其咎,他们没有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使民族的利益得到保障。我们不要一味地埋怨日本人,首先需要反思自己的失误。
对历史的记录应该真实可信。美国棒球选手辛普森,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杀人的恶魔,由于警察局的一些蠢材自作聪明地伪造证据,竟然使他逃脱了必然面临的惩罚。
日本军队发动的南京大屠杀,比历史上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更残酷更血腥。无数的冤魂不停地向我们诉说,期待为他们讨回公道。要讨回公道,需要用有说服力的证据和数字来控诉,我们应该抓紧时间调查那些冤魂的情况,尽量记住每一个屈死的名字,随便估算出一个整数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更应该记住,任何的隐瞒和夸大都会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产生伤害。
战争过去半个多世纪以后,只要国内的某些矛盾稍稍激化,就会有人跳出来纠缠中日历史问题,这是可笑的掩耳盗铃的做法。
不说国民党政权和日本达成的谅解,中日两国在1972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发表的联合公报已经对历史问题做了了结,没有理由不把日本作为一个正常的国家来对待。日本虽然在二战期间给我国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但是这不是可以把他们当成世界的仇人的理由。日本和我国一样有民族自决的权利,一样有民族的尊严,一样有处理内外事物的自主权。
日本有先进的技术,有雄厚的资金,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我们十几亿人口拥有的财富总量还不及其十之二三。日本虽然没有给予战争赔偿,不能否认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里给了我国大量的经济援助,这些援助都是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说到日本人对中国留日人员的敌视,虽然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这就和我国城市居民对来自落后地区民工的歧视如出一辙。邓小平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要把战争罪犯和善良的日本人民区别开来,把侵略者和他们的后代区别开来。毛泽东的话虽然有很多失误,但是他的百分之九十五的理论用在这里应该还是可以的。我国现在的落后局面,日本的侵略掠夺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政策的失误,在于没有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从清朝的闭关锁国,到民国的连年军阀混战,从饿死几千万人的大跃进,到人妖颠倒的文化大革命,都是我们落后的原因。
当今的日本是一个在和平宪法规范下的正常国家,没有理由非把它妖魔化。知己知彼,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中日两国关系才能正常发展。如何认识和对待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
第一,关于靖国神社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要日本领导人不参拜靖国神社,中方可以不向日方提这件事,让中日双边、多边的交往都正常化、持久化。2006年10月,中方邀请安倍首相访华并不表明中方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有所改变,但我们也要把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给日本新首相作出正确选择的机会。我认为,如果今后日本现任领导人还去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不管是任何时间、任何形式,任何身份,都会影响中日高层互信关系的建立和友好交往。对此,必须有精神准备。
关于中日历史问题中的南京大屠杀问题。日本一些人到现在还不愿意承认这一历史事实,总想把当年的日本说成与纳粹德国是不同的。日本右翼势力甚至说南京大屠杀是一个谎言,是虚构的。其所谓“根据”是,南京当时只有20万人口,怎么能杀出30万人呢?这种说法是明显错误的。为什么?因为它是偷换了概念的诡辩。当时在南京市国际安全区的人口才是20万人,南京全市人口近65万人。况且南京大屠杀的范围包括南京市和南京周边地区。实际上日军在南京安全区确实有暴行,但是安全区并不是大屠杀的重点部位,所以仔细一看就知道他们是有意把概念偷换了。还有一个所谓“理由”是,南京那时候哪有推土机,30万怎么处理得了?其实有大量证言表明,当时许多俘虏是被押解到长江边上被用机关枪扫到江里的,还有很多人是直接被埋在防空壕里或被用各种车辆拉走集中掩埋的,而不是逐个挖坑掩埋。所以他们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我们应该意识到,2007年上半年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机遇较多,彼此互访的机会也比较多,但下半年由于有“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如果再碰上日本领导人去参拜靖国神社,两国关系则可能会“晴转多云”,甚至再度恶化。中方针对日本右翼的自欺欺人之谈应当予以揭露,同时也要注意维护内外两个大局,努力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
第二,关于东海问题。我个人觉得首先双方需要进一步明确谈判概念。日方说东海的“中间线”是日中两国海上经济专属区的分界线,中方说不是。那么这个所谓“中间线”究竟是什么?我看客观上顶多是中国大陆架有争议地区和没有争议地区的一个标志线。“中间线”以西的大陆架是没有争议的中国大陆架,专属经济区从属于大陆架,“中间线”以东则是有争议的、双方重叠划界的部分,有争议不等于说就是日本的。中日共同开发指的就是在有争议地区,即双方重叠划界地区实现共同开发,这体现了中方解决问题的诚意。怎样取得突破呢?我想是否可以先易后难,首先选择有争议而不敏感的地带尝试共同开发呢?从中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中日两国可以在战略互惠关系的框架内,在共同开发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互信、互利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中日应进一步实现政经互促,协调发展。近年来很多人说中日关系是“政冷经热”,实际上由于小泉时代“政冷”的影响,中日经贸关系目前并不如人意。中日贸易在中国外贸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2000年日本还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6%以上,现在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外贸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11.8%。然而,中国对日本来说却更加重要,中日贸易现在占到日本外贸的17.5%。伴随人民币兑日元升值,日本来华直接投资出现减少趋势,这需要引起注意。
目前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民众感情和舆论氛围还是相对脆弱的。正因如此,应当对刚刚出现的回升势头倍加珍惜和维护。而我们当下大学生,更应该客观的看待中日关系,理性看待中日关系。我们青年一代需要的是理智的是非辨别能力,知道甚么是威胁,甚么是安全;甚么是可取,甚么是不可取.爱国不一定要徴战沙场,不一定要血染大地,抵制日货是爱国,学习日文也是爱国,其实每个为自己理想奋斗的中国人都在爱国,因为爱国最起码的就是让自己对我的国家有作用,不让自己成为国家社会的负担.只要是对自己的国家前进有实际意义的任何事,哪怕是很小的事,也是爱国的表现,爱国既不需要多么豪情壮志,也不需要多么高亢激昂,只要务实,就是爱国;并且谨记随时维护祖国的尊严,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我们热切的希望我们国家的真正的强大,只要强大了,我们才有真正的发言权。中日关系才能真正公平地发展,朝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了解更多《浅析蒋介石与结拜、兄弟联盟与政治企图》
- 上一篇:论李广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
- 下一篇:浅析工笔画的历史发展以及教学发展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历史的
- 本片 历史毕业论文 就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论文这一主题开展。就科学编史学来说,其中有若干问题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的、本质的,对于任何科学史的研究(乃至于阅读)都是无法回避的,当然,对之有关的争论也是持久的。在本章,我们就将讨论这些问题当中的一个,即对历史的辉格解释的问题。 在当代西方的科学史文献中,象历史的辉格解释(the whig interpretation of hi...[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对历史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历史主义史学方法论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历史主义发展内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历史主义是我们追寻历史本真的一把钥匙。对于历史主义概念的界定至今国内外史学界还未达成一致观点,但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新民主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由此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20世纪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最重大变革之一。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除了社会主义理论局限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对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选择,这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强烈愿望的表现,而新民主主义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和公私兼顾政策所形成的均衡发展机制,似乎不能保证这...[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中国传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全球化已经是一个逃不掉躲不开的趋势了,全世界讨论的,已经不再是全球化的可能性和为什么的问题,全球化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已经逼迫我们去面对,面对新的世界,同时面对我们自己,到底处在这个所谓地球村中的我们,有个什么样的昨天。 李慎之先生生前一篇文章里分析得很透彻,全球化,实质就是美国化。在我看来,美国化,不是西化,西方文明...[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酒泉地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酒泉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多次被我国作为重要的地点进行科学利用。其位置处于河西走廊西端,所辖地区有余塔县、玉门市、肃州区、敦煌市等。大家对酒泉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它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而得知。其实,酒泉的史前文明历史悠久,非常值得关注。众所周知,尼罗河的定期泛滥造就了埃及文明。同理,由于祁连山具有季节性冰雪融水的特点,酒泉地区...[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德化窑
- 历史毕业论文 :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德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资料显示,其制瓷业源始于新石器时代,唐宋时期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阶段。特别是明中后期以来,随着窑炉技术的提高和胎釉配方的改良,德化窑陶瓷获得中国白美誉,是中国白瓷的代表,其中尤以观音瓷雕塑像发展最为突出。 1 观音形象的中国化演变历程简述 作为智慧与慈悲象征的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