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世界古代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 双语教学的内涵
所谓双语教学就是指用本族语(母语)和一门外语进行听说读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学龄阶段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从而掌握母语以外的一种通用的语言,熟练地在不同人群之间和不同领域中进行交流和沟通。就目前的国内教育水平来说,双语教学的第二语言选择基本上是英语,即中英文式双语教学,或者说英语讲解渗透至课程的讲授中。但是,双语教学不同于英语教学。英语只是学科课程学习的媒介、工具和手段,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不是课程的主导,而是汉语教学的辅助性、服务性语言。
2 世界古代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2.1 世界古代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2001年8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要求。世界古代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语教学的实施是提升本学科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世界古代史课程主要涉及希腊语、拉丁语、英语等语言的使用,这就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多种选择,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双语教学中语言的选择通常是英语。世界古代史课程开设于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经过高考的复习和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英语语法和听说阅读能力。与此同时,第一学期还开设有公共英语,可以作为学科课程中双语教学的辅助学习。
从师资力量上来说,世界历史专业的教师都是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教师,学位毕业论文中,英文原始资料的搜集、翻译和使用比例都超过80%,具有较好的英语读听说翻译能力,能够较好地驾驭世界古代史课程的双语教学。
2.2 世界古代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尝试
首先,选取适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英文材料,布置课前预习,使双语授课更有针对性。在上课之前明确告诉学生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根据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划出并翻译专业词汇;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英文材料,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双语教学授课过程中,合理安排中英文授课的比例和难度,使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世界古代史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侧重点在于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因而双语教学的课堂授课必须要以汉语讲解为主,英语作为补充说明。在双语教学中讲透英语词汇的含义,这种含义的讲解要牢牢结合历史史实,不能只看字面意思,简单地做出翻译。整个历史事件讲解完,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词汇和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对事件进行英语复述和表达,鼓励学生用英语多说或者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在识记历史史实的同时提升英语表达能力。
再次,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力求模拟恢复真实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形成理性认识。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手段,通过英语纪录片、经典战争原声电影、原声演讲、原声英语对白等还原古代世界的战争场景,增进教学效果。
最后,布置作业巩固教学成果,对双语教学的课堂讲授做出总结。根据授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本节双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出自我评估和总结。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依据总结改进教学,对双语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3 世界古代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
3.1 世界古代史课程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首先,尽管在概念上明确双语教学不等同于英语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英语学习的思维定势,根深蒂固的英语学习习惯使双语教学会下意识地转向英语教学,尤其过于纠缠词汇和语法的应用。世界古代史课程在授课时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对英语词汇语法的纠正上,忽略了历史史实的讲解,专业知识和英语讲解时间比例分配不合理。甚至有些学生,仍然按照英语学习的步骤,本末倒置,简单地把历史的学习当成英语的翻译。
其次,学生英语水平有限,这是影响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读能力,但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原始资料的理解差异较大。学生在预习中虽然搜集了不少材料,但是由于自身英语能力的限制,对材料可用性的筛选效率太低,加上对世界古代史课程中的史实了解不透彻,往往效果事半功倍,这就导致有些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学习中压力较大,进而丧失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第三,缺少系统、专业的教材。不少教材依托专业英语,以专业英语的教材为教科书,实际上是加大了双语教学中英语的学习难度。专业英语不仅要求熟练掌握历史背景史实,更要求对历史史实更为准确的英语表达,其严谨性、科学性、准确性、专业性更为突出。现阶段双语教学达不到专业英语要求的层次和能力水平,泛泛的使用专业英语的教材会加大教学的难度。此外,目前还没有出版和现阶段双语教学水平相吻合的教材,教师教材的选取较为混杂,授课难易程度不好掌握。最后,教学方法、模式较为单一。在世界古代史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基本上遵循传统的历史填鸭式授课方法,教师仍旧是课堂的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学生即使意识到英语表达的重要性,也是先用汉语思考再翻译成英语,双语教学变成了汉译英或者英译汉。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担心英语表达出现问题,不敢说,不敢表达;而教师则担心英语难易程度不好掌握,担心学生听不懂。
3.2 世界古代史课程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第一,量力而行,教师要掌握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能力选择合适的英文原始材料, 随着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逐渐加大难度。
第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时注意启发诱导,不能使学生对英语的表达产生抵触情绪,仅单纯依靠汉语的表达。在课堂上,要想用英语说、愿意用英语说、创造条件用英语说,形成英语的阅读思维习惯,在牢牢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辨别世界古代史中英语表达的古今异同,这本身就是一个英语能力的提升过程。
第三,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尽管世界古代史课程的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学位,但是学术的发展、先进教学模式的试行也在较快的更新变化。专业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世界古代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整合中世纪记载的史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世纪史诗等各种资源,在自我学习、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关注学术性前沿,向有能力的学生推荐英语期刊、论文、甚至专著。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去世界历史双语教学较为突出的高校观摩学习,加强同行业者间的交流,实现双赢。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讨论自觉继承中国古代优秀学术遗产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古代史]建国初期党对社会主义建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分别从我国当时的社会、、、和外交等各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得出许多成功的经验, 毕业论文 这些经验和成果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956年初,在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发表后,毛泽东认为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任务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他和中央领导集体...[全文]
- [古代史]论元代杂剧对八股文的影
- 明清的科举文体八股文与元代的杂剧有着潜在的关系, 毕业论文 具体表现在八股文的创体特征、八股文制定者对杂剧的喜好、两者在代言体与起承转合结构等方面的相似。 探讨戏曲与八股文之间关系是古代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于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前人学者关注的不是太多,周作人在《论八股文》一文中从角度立论八股,卢前《八股文小史》一书中将八股与戏曲的结...[全文]
- [古代史]儒学的人文精神毕业论文
-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中的文以人为本位,人以文为本性或自性, 毕业论文 它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的诸关系合乎中节的协调,以教化天下,并由此而开出礼乐文化、人伦文化、仁爱文化、人神文化、自然文化和生生文化等。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全文]
- [古代史]历史教学的问题设计法毕
- 俗话说:历史怕年头,地理怕河流从事教学这么多年,始终有个问题困挠着我,那就是历史知识内容多、头绪繁,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虽说教育改革硕果累累,但仍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 毕业论文 教师还是老样子教,学生还是被动的学。这种老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要求了,必须寻找1条新路子。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个困境呢?采取问题设计教学法...[全文]
- [古代史]浅析历史材料教学法毕业
- 古代史毕业论文 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必然选择,这种教法以其独特的作用彰显了其现实的必要性与意义。运用这种教法应精心选择材料、把握好运用材料的时机、遵循一定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强调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运用历史概念、知识和方法去了解人生、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全文]
- [古代史]北宋亡国的缘由历史毕业
- 对于北宋何以亡国,人们素来议论颇多。其中,以当时杨时的亡于王安石变法论, 古代史毕业论文 李邺的金强宋弱北宋必亡论以及鲁迅的唱着老调子亡国论最具代表性。前两种说法固然荒谬,鲁迅的议论也未必确当。本文认为,北宋不是唱着老调子,而是唱着新调子亡国;不是亡于变法,而是亡于胡改乱革;绝非落后挨打,实因极度腐败亡国。 北宋亡国即靖康之变,已是800多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