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古代史 > 历史教学的问题设计法毕业论文

历史教学的问题设计法毕业论文

作者2019-09-04 16:46未知
  俗话说:“历史怕年头,地理怕河流”从事教学这么多年,始终有个问题困挠着我,那就是历史知识内容多、头绪繁,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虽说教育改革硕果累累,但仍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毕业论文教师还是老样子教,学生还是被动的学。这种老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要求了,必须寻找1条新路子。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个困境呢?采取“问题设计教学法”效果显着。
  
  1、“问题设计教学法”的实践内容
  
  “问题设计教学法”就是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重新整合,进行讲述,文科教学理科化。以化0为整,化繁为简。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记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第5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本章内容多达3节30多个知识点。1节课根本讲不完,学生也掌握不了那么多知识,更不用说培养能力了。因此我采取了“问题设计教学法”
  
  问: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经过千辛万苦,为中国革命开辟了1条正确的道路,经过10年土地革命、8年抗战、3年解放战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的伟大基业能否巩固,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内容说明下列问题:
  
  1.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是怎样“守业”的?其结果怎样?
  
  2.我们的“创业”和“守业”和苏联相比有什么异同?
  
  3.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为中国革命开创出1条正确道路的?
  
  4.从“创业难,守业更难”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这样,教师引导学生不但解决了本章节问题,而且有效地进行了纵横联系,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对历史教学采取“问题设计教学法”大有好处。推荐阅读:浅析历史材料教学法毕业论文
  
  2、“问题设计教学法”的5个特点和作用
  
  1.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问题设计教学法”是对章节知识的重点,难点,或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的部分进行再组合。因此教师讲课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2.系统性、完整性、能力性
  
  布鲁纳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1起,那是1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1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只有短暂得可怜的寿命。”而运用“问题设计教学法”则突出了1个主题,就象1根红线把0碎的珠子穿起来,形成1个完整的链条。不但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未来。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3.现实性、适应性
  
  “问题设计教学法”的专题倾向性10分明显,是在1定的情景设置下进行的,情景与知识交融,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时事、借鉴历史观察现实的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4.灵活性、趣味性
  
  美国学者贺拉斯曼曾说:“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而运用“问题设计教学法”可以把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点有血有肉地整合起来,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似乎不是在教书、学书,而是师生在共同探讨人生的奥妙。这样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交相辉映各得其所
  
  瑞士着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问题设计教学法”其本源是基础知识,是在基础知识上的系统化和条理化。这正是创新能力的体现,是对基础知识的再运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问题设计教学法”的作用很多,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呢?
  
  3、“问题设计教学法”的3点做法
  
  1.设问法
  
  就是对所学章节的内容进行直接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比如:《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章
  
  问:全面建设10年,中共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了哪些失误?
  
  2.联系法(包括纵向联系法和横向比较法)
  
  纵向联系就是以本章内容为切入点.把同类知识按时间先后顺序归纳起来,进行系统阐述。
  
  比如:讲到《辛亥革命》可以联系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探索?提出过哪些救国方案?
  
  横向比较法是把同1时期的同类知识或中外相似的事件进行比较。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章,联系中国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和苏联有什么异同?
  
  3.情景设置法
  
  就是把要学习的章节知识点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科内综合或学科间渗透,以营造综合氛围。情景设置可以是某1人物,也可以是某1事件,可以是时政热点,如西部开发、WTO、中日关系、中美问题、台湾问题。也可以是人文地理。如,环境、人口、资源等。总之,“问题设计教学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1环,具有深远意义。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是人才素质竞争的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竞争性和开拓性,古近代史毕业论文单靠死教书,死背书,已无法解决问题。因此采取“问题设计教学法”,将各种知识融为1体,进行学科综合或学科渗透,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最佳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困惑,才能深化教育改革,也才能提高课堂效益,做到真正的培养学生能力。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古代史]建国初期党对社会主义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分别从我国当时的社会、、、和外交等各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得出许多成功的经验, 毕业论文 这些经验和成果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956年初,在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发表后,毛泽东认为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任务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他和中央领导集体...[全文]
[古代史]论元代杂剧对八股文的影
明清的科举文体八股文与元代的杂剧有着潜在的关系, 毕业论文 具体表现在八股文的创体特征、八股文制定者对杂剧的喜好、两者在代言体与起承转合结构等方面的相似。 探讨戏曲与八股文之间关系是古代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于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前人学者关注的不是太多,周作人在《论八股文》一文中从角度立论八股,卢前《八股文小史》一书中将八股与戏曲的结...[全文]
[古代史]儒学的人文精神毕业论文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中的文以人为本位,人以文为本性或自性, 毕业论文 它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的诸关系合乎中节的协调,以教化天下,并由此而开出礼乐文化、人伦文化、仁爱文化、人神文化、自然文化和生生文化等。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全文]
[古代史]历史教学的问题设计法毕
俗话说:历史怕年头,地理怕河流从事教学这么多年,始终有个问题困挠着我,那就是历史知识内容多、头绪繁,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虽说教育改革硕果累累,但仍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 毕业论文 教师还是老样子教,学生还是被动的学。这种老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要求了,必须寻找1条新路子。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个困境呢?采取问题设计教学法...[全文]
[古代史]浅析历史材料教学法毕业
古代史毕业论文 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必然选择,这种教法以其独特的作用彰显了其现实的必要性与意义。运用这种教法应精心选择材料、把握好运用材料的时机、遵循一定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强调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运用历史概念、知识和方法去了解人生、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全文]
[古代史]北宋亡国的缘由历史毕业
对于北宋何以亡国,人们素来议论颇多。其中,以当时杨时的亡于王安石变法论, 古代史毕业论文 李邺的金强宋弱北宋必亡论以及鲁迅的唱着老调子亡国论最具代表性。前两种说法固然荒谬,鲁迅的议论也未必确当。本文认为,北宋不是唱着老调子,而是唱着新调子亡国;不是亡于变法,而是亡于胡改乱革;绝非落后挨打,实因极度腐败亡国。 北宋亡国即靖康之变,已是800多年...[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