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近现代史 > 世界近代史经济初探: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博

世界近代史经济初探: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博

作者2019-06-17 17:07未知
     近代历史是断资本与萌芽的市场经济互相博弈的历史,这个时代是资本主义发展、成型且市场经济萌芽的过程;也是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市场化趋势不断推进的过程;是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单纯手工到集约化生产乃至蒸汽机产生的飞跃过程;这个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经济交往以及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近代史发展的主线。本文就此为切入点,梳理世界近代史经济发展。
  
  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世界近代史的源头究竟应该从何年何月为确定的时间界限呢,或者说究竟从哪一年起更能反映其本质特征?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笔吹毛求疵的“糊涂账”。我们认为世界近代史首先应当从近代世界文明社会的建立算起,大约从 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端,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我们知道社会发展是一个缓慢的、各种因素相互促进的过程,因此,斤斤于哪一年才算是世界近代史的发端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我们知道,欧洲作为世界近代文明的无可争议的发源地,文艺复兴当是新旧历史的“分水岭”。
  
  随着文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也开始出现,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欧洲商人资本与初期的市场经济的博弈。严格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史的肇始可以从十字军东征算起,这次东征是西欧天主教徒响应罗马教皇的号召,以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为目标,对穆斯林异教徒发动的一场宗教侵略战争,随之这场单纯的宗教圣战变成了复杂的商业战争。原因是当时的威尼斯商人赞助十字军战士进攻埃及转而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此后,威尼斯商人获得在东罗马帝国的贸易特权,东西方转口贸易日益兴盛,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逐渐发展成欧洲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心。
  
  二、世界近代史市场经济发展的脉络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船可以经过南非的好望角到达远东的香料群岛,把中国、印度的产品,特别是香料直接运回欧洲,来自大西洋的胡椒的价格远比地中海的胡椒物美价廉(价格革命的表现之一,也是市场经济的萌芽状态)。于是意大利沿岸港口城市从 15世纪末开始衰落,欧洲的贸易中心,或者说经济市场进行了转移,也带动了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的新崛起,包括里斯本、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以及伦敦这些新兴城市。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这些城市交易的商品已经扩大到粮食、呢绒、造船材料以及民生的日常消费品,而不是仅仅限于贵族享用的奢侈品类,消费对象覆盖了城乡广大中产阶级包括贫民。商品覆盖率的提高,刺激了人们的消费,因此,16世纪初欧洲的价格出现了市场经济的萌芽,包括粮食、羊毛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而作为香料、茶叶等亚洲商品的价格持续走低。因为这些昔日的奢侈品,此时已经成为民众的家用商品,而并非贵族所独有。这两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反映着市场经济规律)让商人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在市场需求及市场价格的引导下,西欧各国的农业日益商品化。商品化农业、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成为新贵族和商人的生财之道,在城乡充当雇佣工人成为穷人谋生的手段,税收尤其是关税收入成为各国君主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市场需求导向下,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英国的羊毛几乎不再出口,呢绒加工成为英国民族工业的萌芽。随着地理大发现和远东新航路的开通,欧洲的市场受到极大的刺激,西欧和中欧的小麦产量在这期间上升了 5 倍。生活必需品价格在大幅度地上涨,而与生活必需品相比实际工资却大幅度地下降。物价和工资这些反映宏观经济长期变化的数字昀能说明西欧诸国从封闭的自然经济向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转化程度。
  
  三、世界近代史与资本与市场经济的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自 15世纪发现美洲到18世纪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开始这段时期,欧洲包括英国、法国北部以及荷兰的国民经济已经开始了市场化步伐。市场经济主要是指生产的要素(劳动力与资本,包括各种生产资料)按市场的需求重新得到配置,在古希腊的雅典和罗马帝国的意大利本土就存在过,具有某种普遍性;也不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或某些国家所独有的经济体制。当时,在欧洲诸国市场,资本实力昀雄厚的组织是那些享有特权的海外公司。从当时资产形式来看,除土地资产外,商人资本占主导地位。这些大商人把资本主要投向批发和外贸,如航运业、奴隶贸易、购买英荷东印度公司的股票等,此外,他们还以批发原料或加工包卖的方式控制制造业。这时,资本主义积累才取代重商主义时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也从农场化的农业社会逐渐向以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总之, 16世纪以来的欧洲社会里,金钱成了财富权势的主要标志,虽然成型的资本主义尚未出现,但社会形态表现为封建社会正在衰亡,市场经济与资本已经进入了博弈的阶段。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世界近代史概括为资本主义制度史,因为社会的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也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息息相关。近代文明与黑暗的中世纪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传统的自然经济的支配地位已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市场经济意味着自由和竞争,推动着各国之间联系的加深和相互依赖,并在 15世纪未、16世纪初逐渐形成以少数发达国家为核心的全球经济体系,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趋向一体化和民族国家的竞争。

      此文章就世界近代史经济进行初探,文章从近现代史的开展、发展和博弈三个部分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全面的阐述了世界近代史的变化及进程发展,可用历史系专业的学生近现代史毕业论文的参考。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