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研究报告
作者2019-07-16 13:45未知
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作为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为拯救民族危亡和扞卫女性自由权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掀起了中国绝大多数妇女们思想浪潮,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进行创造了不朽的成绩。近代历史毕业论文网认为其解放程度也随着一次次解放运动的进行而进一步扩大,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的蓬勃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1]。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各地妇女解放运动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思。
1. 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作用
几千年的男权主义思想,妇女一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女人没有权利和地位,“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正是对中国妇女所处地位的诠释。然而,在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特殊地位,在中国解放运动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掀起了一股妇女解放思想浪潮,终于为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对推动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1开创男女合作的先河
由于西方的女权运动早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所以在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中多少受到西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早期的运动模式类似。但由于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思想,一直在男女关系上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西方女权运动区别所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带有浓厚的男性化特征,这也为以后解放斗争中男女合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首先,西方早期的女权运动主要是由女性发起并以女性为主体的针对男权解放妇女的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而中国由于长久的封建思想,导致男女双方的地位、觉悟性、受教育水平等存在严重差异,所以女性有着先天的软弱性和愚昧性,以至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是由男性发起和组织起来的,并在男性的带领和支持下不断发展。其次,中国近代男女两性共同承担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3],导致他们始终是站在同一战线的战友和同伴。在反帝国主义侵华的战争中,一批最早觉醒的妇女先进思想者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斗争中。她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奋勇杀敌,扞卫国家的尊严,之后,这种行为慢慢影响到其他妇女的认知,并与男同胞们齐心协力和敌人做斗争,最终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1.2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想萌芽
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要求解放运动具有自主的自发性和觉悟性,同时结合各方面因素团结一切力量发挥自主能动性。但由于近现代中国妇女的整体的思想水平落后,导致对妇女的思想启蒙和知识补充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妇女解放理论知识宣传。理论是行动的发表指导,要进行妇女解放运动,思想理论的宣传与启蒙至关重要。让女性充分认识到社会现状与女性所受的压迫。萌发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想。近代,倡导解放女性思想的群体莫属于戊戌维新派,他们学习西方一些积极地思想,大胆提出“人权和男女平等”的口号,启蒙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从此,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开始良好的开端。其次,重视媒体宣传与舆论导向的相互结合。这是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方法,无论是男性先进工作者,还是英勇美丽的巾帼英雄,在当时信息通讯落后的时代,通过纸媒如杂志报纸等一些媒体的大势传播,营造妇女解放的社会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报刊是主要传播手段,如:1898年,戊戌维新时期在中国上海创办的中国第一份《女学报》问世,它们是近现代以来作为各类解放运动的思想传播武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4]。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1.3近代女学的兴起
一直以来,当男子学校教育已历经无数朝代,建立起了一套相当完备的教育体制,使男子们在社会昂首阔步、呼号施令时,中国的女子却只能静守闺阁,女子被完全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不能踏入学校半步。直到1840年西方列强以隆隆的炮火打开中国的大门,在中国的大地上肆意践踏以后,中国人才在半个世纪的抗拒、惶恐、徘徊、寻觅中找到了“教育救国”之路。期间,在中国教育史上很少听到女学的声音。随着社会历史发展,民族危机日益凸显,影响最大的是戊戌维新派第一次把兴女学作为革命手段并创办“经正女学”后[5],女学才一步步受到重视,逐渐发展起来。从此以后,女子教育成为提高女性素质、促进妇女觉醒的的重要手段而广受关注。女子学校的的发展,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为妇女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创造了条件。同时,知识分子妇女逐渐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群体,她们也是中国最早具有民主革命意识和女性争取自由权利的一分子。很多知识女性最终成了中国革命领导的主力军,带领人民走向了富强民主的道路。
1.4加强妇女的个人和团队意识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全中国所有女性的努力和参与。近代历史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决定了中国女性要想获得全面解放,必须树立正确的民主意识和团结力量,从自身做起,加强自我素质的提升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随着女学的进一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了留学热潮,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思想和优秀文化,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女优秀留学生。她们大多回国创办报刊,兴建学会,宣传新思想新文化,进一步加深知识文化对妇女们的渗入。很多女性也纷纷举起爱国大旗,加入到革命运动的队伍中来,发挥出了属于自己的革命价值。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在五四运动时期,革命者提出了对妇女经济独立的呼声,而更多的女权运动者为获得平等的职业权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斗争。全国各地高校女大学生联合起来行成大规模游行,高呼五四口号,争取妇女解放取得平等权,掀起了五四浪潮。最后由于大量的工厂女工参加运动,使局势进一步扩大,达到了革命高潮。妇女解放道路也从此走上了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相结合的道路,开启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新一页[6]。
中国近现代的妇女问题,不仅仅是性别上的问题,它是阶级、民族、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产物。反帝反封建的社会背景,使得中国女性与国家民运有着同样的历史必要性。如果没有思想文化的进步,没有经济实力的复苏,没有社会制度的的更新,没有民族解放的决心,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时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时代启蒙思想的发展和革命力量的壮大,从原先妇女地位的低下,到现代女性已经逐步实现了社会地位和自由权利的全面解放,最终达到了男女平等的地步。由于社会基础、经济条件的落后,从妇女思想的启蒙到革命的胜利都是由男性承担了重要部分,他们唤醒了女性长久以来沉睡的心灵。
妇女束缚,现在已成过去。它的消逝如此迅速,凡在十年前离开中国而重返者,可以发现中国女子之体力与智力的状况变迁得如此广博,几乎难以置信。如今,现代妇女之气质、装饰、举止和自立的精神,完全不同于十年前的所谓时髦姑娘。这种变迁乃由于各方面的势力在发生作用。总括地说,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引导中国妇女走向了自由、自主的的现代生活。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